客服中心
电话:020-8738162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磨碟沙大街13号二楼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广爱社工
机构邮箱:
gashgzfwzx@gzguangai.com
微博: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龙凤街社工站】龙凤时光机
详细信息
作为龙凤街居民,在龙凤住了N年了,你问我龙风街有啥文物建筑?I DON'T KNOW.
敲黑板!敲黑板!接下来龙凤社工带你们走进美丽龙凤。
2020年1月11日至12日,广州市龙凤街社工服务站在龙凤街内一连开展两场“行走龙凤”——历史文物建筑亲子导赏活动。本次活动在梅园西小学进行亲子招募,社工带领亲子参加者游览龙凤街的历史文物建筑,提升参加者对社区历史文化的了解,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让社区内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通过社工讲解+实地走访的形式为参与者讲解大阪仓、太古仓、邓氏宗祠、将军庙、龙骧大街民国建筑群6个社区文物建筑,包括建筑的位置、年代以及它的历史故事等方面,促使参与者能多方面对社区文物建筑进行了解。
第一站:大阪仓
大阪仓建于20世纪初,是日本进占广州港口的产物。“大阪仓”主体建筑高约6米,跨度约80米,气势磅礴。房顶为重坡顶,第一重坡顶的坡檐下有小木百叶窗,大门上方当年插旗的旗座至今清晰可见,颇具日本建筑元素。
旁边小洋楼建筑是大阪仓码头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上世纪初,初期曾作为日本人在广州管理码头的办公室功能使用。融合日式与欧式风格与一体的建筑,简约而庄重,建筑饰线的处理、门窗的大小比例、整体选材,都经过悉心的设计,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2008年被录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阪仓|@邓世昌六(1)林宇轩
社工带领参加者参观并讲解大阪仓
第二站:太古仓
太古仓码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旧称白蚬壳),由英国太古洋行于1904年~1908年间修建,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在20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来讲,是比较完善的仓储码头。落成之初,由太古洋行代理的黑烟囱轮船公司经营远东、中南亚以及来往于广州至香港、上海、海防(越南)等航线,船只达30艘,其中26艘三千吨左右的货船游轮只在广州太古仓码头靠泊装卸货物。
1928年-1933年,在陈济棠主粤期间,太古仓码头区又进行过改造和扩建。当时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分别建成内一码头(即今太古仓7座仓库)一号、二号、三号桥泊位(即今太古仓三座“丁”字形码头)和内二码头(即今大阪仓)。
日本侵华时期,太古仓码头曾是侵华日军军事物资和人员重要的转运基地;1947年12月,广东省国民政府设立广东省民食计划委员会和广东省粮食经理委员会,将广州怡和(渣甸仓)、太古、大阪3个仓库用于储存粮食,后由于来市的粮食增多,粮仓不敷囤积,还借用市内米机的仓库代储粮食。
2005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古仓码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旧称白蚬壳),由英国太古洋行于1904年~1908年间修建,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在20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来讲,是比较完善的仓储码头。落成之初,由太古洋行代理的黑烟囱轮船公司经营远东、中南亚以及来往于广州至香港、上海、海防(越南)等航线,船只达30艘,其中26艘三千吨左右的货船游轮只在广州太古仓码头靠泊装卸货物。
1928年-1933年,在陈济棠主粤期间,太古仓码头区又进行过改造和扩建。当时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分别建成内一码头(即今太古仓7座仓库)一号、二号、三号桥泊位(即今太古仓三座“丁”字形码头)和内二码头(即今大阪仓)。
日本侵华时期,太古仓码头曾是侵华日军军事物资和人员重要的转运基地;1947年12月,广东省国民政府设立广东省民食计划委员会和广东省粮食经理委员会,将广州怡和(渣甸仓)、太古、大阪3个仓库用于储存粮食,后由于来市的粮食增多,粮仓不敷囤积,还借用市内米机的仓库代储粮食。
2005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古仓|@江外初一(6)余梦元
社工带领参加者游览并 讲解太古仓
社工带领参加者游览并 讲解太古仓
第三站:邓氏宗祠
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
该祠为清未光绪年间(即1894年)邓世昌殉国后,由清政府颁发抚银建造而成,整座祠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为广州市少有保护完好的建筑物之一,现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井等遗址。
民国38年(1949)秋,邓氏族人字祠堂内创办“世昌小学”。后曾改作妇产院。
1957年开始,邓氏宗祠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内不少文物散失,附属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附属用地亦被违章占用。
1989年12月,邓氏宗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站:将军庙
一座纪念勇卫乡梓义士的“将军庙”至今犹存。此庙位于二龙街(今属龙凤街)将军直街内,始建于明代中叶,重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据传,有一位姓周的龙导尾乡更夫(司保卫之职),在一次与盗贼的浴血奋战中身亡,乡民十分尊重他的勇敢,尊称他为“将军”,特把其驻地建成小庙,塑像祭祀,称“将军庙”。
该庙面积为81平方米,是砖木结构平房,两进深,中间有一小横厅。正门有石刻阳文的对联:“功冠虎贲昭大勇,恩垂龙导焕重光。”庙内有几块石碑镶在墙上,字迹已经模糊。塑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建筑结构基本完好。
2012年8月13日,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因在乌龙岗岗顶而得名,即取乌龙岗的龙字,骧有马昂首的意思,字义在此可以延伸为岗顶。
龙骧大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呈南北走向,连接宝岗大道与南田路。龙骧大街大约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街上有20多幢民国私人别墅,形成一个民国特色历史建筑群。建筑大多是80多年前的民族实业家和归国华侨出资建造的。
2012年,龙骧大街被公布为广州市22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
该祠为清未光绪年间(即1894年)邓世昌殉国后,由清政府颁发抚银建造而成,整座祠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为广州市少有保护完好的建筑物之一,现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井等遗址。
民国38年(1949)秋,邓氏族人字祠堂内创办“世昌小学”。后曾改作妇产院。
1957年开始,邓氏宗祠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内不少文物散失,附属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附属用地亦被违章占用。
1989年12月,邓氏宗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氏宗祠|@江外初一十六班杜贤昌
导赏志愿者为参加者解说邓氏宗祠的建筑历史
社工带领参加者参加并解说邓氏宗祠
一座纪念勇卫乡梓义士的“将军庙”至今犹存。此庙位于二龙街(今属龙凤街)将军直街内,始建于明代中叶,重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据传,有一位姓周的龙导尾乡更夫(司保卫之职),在一次与盗贼的浴血奋战中身亡,乡民十分尊重他的勇敢,尊称他为“将军”,特把其驻地建成小庙,塑像祭祀,称“将军庙”。
该庙面积为81平方米,是砖木结构平房,两进深,中间有一小横厅。正门有石刻阳文的对联:“功冠虎贲昭大勇,恩垂龙导焕重光。”庙内有几块石碑镶在墙上,字迹已经模糊。塑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建筑结构基本完好。
2012年8月13日,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将军庙|@陈伟霖
第五站:龙骧大街民国建筑群因在乌龙岗岗顶而得名,即取乌龙岗的龙字,骧有马昂首的意思,字义在此可以延伸为岗顶。
龙骧大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呈南北走向,连接宝岗大道与南田路。龙骧大街大约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街上有20多幢民国私人别墅,形成一个民国特色历史建筑群。建筑大多是80多年前的民族实业家和归国华侨出资建造的。
2012年,龙骧大街被公布为广州市22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龙骧大街民国建筑群|@匿名
社工带领参加者游览并讲解龙骧大街建筑群的历史故事
“不仅小孩不了解这些历史信息,连大人对这些都不了解,如果不说都不知道这个是历史文物建筑,尽管自己也住在龙凤街内,参加这次活动确是长了不少见识。”
“以后休息要多带小孩走走社区,现在才发现,原来龙风街这么多历史故事,甚至还有一个博物馆在社区内,自己对社区的了解真的太少了。”
最后,参与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区导赏,让大人和小朋友都了解到社区内原来有这么多的文物建筑,要将这些分享给身边的人,提升知晓度,不少家长还一边导赏一边发朋友圈宣传。
尽管本次导赏活动,每一场都只有短短的下午,但参与者表示通过社工的讲解学习,收获满满,希望以后多开展文化保育相关活动,不少家长表示,之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会带着小孩再来参加。社工站之后将会开展更多文化保育的相关活动,欢迎有兴趣的居民报名参与,为龙凤文化出一份力!
最后来张大合照吧!!
“以后休息要多带小孩走走社区,现在才发现,原来龙风街这么多历史故事,甚至还有一个博物馆在社区内,自己对社区的了解真的太少了。”
最后,参与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区导赏,让大人和小朋友都了解到社区内原来有这么多的文物建筑,要将这些分享给身边的人,提升知晓度,不少家长还一边导赏一边发朋友圈宣传。
尽管本次导赏活动,每一场都只有短短的下午,但参与者表示通过社工的讲解学习,收获满满,希望以后多开展文化保育相关活动,不少家长表示,之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会带着小孩再来参加。社工站之后将会开展更多文化保育的相关活动,欢迎有兴趣的居民报名参与,为龙凤文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