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电话:020-8738162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海珠智汇科技园D1栋501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广爱社工
机构邮箱:
gashgzfwzx@gzguangai.com
微博: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案例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今年12岁,女,小学五年级。3 岁父母离异。先后由爷爷、父亲抚养,父亲教育粗暴且依赖学校,父女几无交流。服务对象与母亲联系少,三年前见过面同住两周。除上学鲜少出门,不懂与同龄人交流,无朋友。
社工介入时因自残情况较为严重,街道和学校紧急召集团队进行危机介入,服务对象表现为频繁头晕,失眠,近四个月内三次割臂自残,每次伤痕超5条,且有轻生念头,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面对服务对象的自残危机,社工迅速介入,通过关注、接纳、理解和倾听与她建立了信任。
(二)需求分析
1.个人层面
服务对象抵触与家人交流,常于校外游荡而不愿归家。沉迷手机游戏,与母亲仅止于 “要钱” 的简单对话,生活习惯堪忧。同时深受失眠、自残、抑郁症、头晕等问题困扰,割腕后也未刻意遮掩伤口,且自残行为愈发频繁严重,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种种表现凸显其内心的挣扎与困境。
2.家庭层面
服务对象父母离异、服务对象与爷爷感情较好,爷爷离世、父亲放任、母亲疏远,使她情感无所依托,感觉自己不被需要,陷入孤立。父亲在其成长中参与度低,亲子间缺乏有效正向沟通,这导致她在家庭中缺乏支持关爱,与父母矛盾重重,沟通障碍显著,亲子关系紧张。
3.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社交缺乏,无亲密好友,靠网络游戏宣泄情绪,变得封闭孤独。在校和社区内都无同辈群体,与近邻来往稀少。社会支持系统十分薄弱,亟需外界的关注和帮助。
(三)理论依据及应用
个案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强且系统完善的服务策略,旨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困境中的服务对象打造全面深入的支持体系,帮助其摆脱困境、构建良好资源网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案例中,服务对象面临自残危机,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支持体系脆弱。
在鱼珠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社工承担个案管理角色,联合多方资源构建“社区资源库”,保障服务对象生命安全。通过共同努力为服务对象赋能,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注入希望,重塑自尊自信。社工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引导父亲改善教育方式,鼓励母亲重视关爱,缓和家庭关系。多方联动协助服务对象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二、服务目标
(一)个人
多部门联动紧急介入,解除生命危机的风险,给予服务对象心理健康支持,协助服务对象学会情绪调适,寻找适切的压力排解方式。
(二)家庭
重建服务对象家庭支持系统,开展家庭辅导,引导父母改变教育和互动方式,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使服务对象获得正向家庭支持,增强归属感。
(三)社区
修复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发挥朋辈作用,助其融入社区,拓宽社交,构建稳定社会支持环境。
三、服务计划
(一)发挥个案管理角色,联动社区部门,明确职责,全面评估服务对象自残及心理伤害程度,多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讨论跟进方向,全方位开展保护工作,及时制止自残行为。
(二)家校社联动共享信息,全程跟踪汇报各方协同情况,社工提供危机介入和情绪管理的专业性服务,心理医生实施心理辅导,评估并应对轻生风险,确保校园安全,校内外提供长期校园内心理与学业辅导,营造包容环境。
(三)父母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父亲对病情的认知,强调规律服药对康复的关键作用。定期追踪与关注康复进展。改变父母与之的沟通模式,增强家庭支持系统。
(四)能力支持,社工组织活动,引导服务对象学习沟通技巧,合理表达感受,宣泄不良情绪。与服务对象班主任紧密合作,鼓励同学为服务对象提供学习与人际支持,重塑在校支持网络,助力其人际关系修复。
部门 | 工作方向 |
黄埔区未成年人保护站与社工站 |
1.发挥个案管理角色,联动各部门,紧急介入,保障生命安全。 2.给予服务对象情感陪伴,倾听心声,建立信任关系。 3.组织亲子沟通培训,提升家庭沟通质量,增进亲子的感情,改善家庭氛围。 4.开展亲职教育工作,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
街道办 |
1.整合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机会。 2.协调社区内各方力量,如志愿者、社区等,共同关注服务对象成长。 3.监督社区内儿童相关服务开展情况,保障服务质量。 |
派出所 |
1.建立与服务对象家庭的定期联系机制,了解家庭动态。 2.监督家长做好服务对象亲职教育第一人;对服务对象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依法处理涉及服务对象权益受侵害等相关事务,维护社会秩序。 |
居委会 |
1.密切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 2.组织社区关爱活动,鼓励邻里关心服务对象。 3.协助妇联开展家庭关系调适工作。 |
综治办 |
联系精防医生,定期上门评估服务对象精神状态,制定干预方案。 |
妇联 |
提供女性成长指导,增强服务对象自我认知。 |
学校 |
1.家校社联动共享信息,引导服务对象父亲认识问题严峻性,并给予支持。 2.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与辅导,关注服务对象心理变化。 3.组织班级活动,促进服务对象与同学关系,培养社交技能。 |
(一)初期紧急介入,保障生命安全
初期,接学校与居委会转介,社工迅速启动危机干预,联合多部门及专家,全面评估服务对象情况并介入。通过与安心驿站合作,诊断出服务对象患抑郁症、孤独症,家庭功能缺失,亲子关系紧张。据此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建议就医,服务对象接受一个月综合治疗,危机缓解。同时,与学校紧密合作,实时共享康复进展,构建多方联动监控体系。
社工以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高频陪伴服务对象,引导其亲子互动沟通,助力双方坦诚交流,打开心结。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倾听服务对象心声,化解不良情绪,挖掘自伤根源。建立信任后,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宣泄情绪,促进其通过兴趣,及时呼救,做手工转移注意力等。经过4个月辅导,服务对象未出现自残行为,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仅有一次想自残时求助社工,社工赶到时,已能自主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目前生活趋于稳定。
(二)中期整合家校社资源,重构社会支持网络
中期阶段服务重点是重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包括建立起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多个层面的长效沟通机制。与居委、学校领导和家长深入交流,学校班主任与心理老师开展友爱班级氛围营造,及心理辅导,确保了服务对象的校园安全与归属感。
社工则在非在校时间持续关怀,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强化家庭联系,鼓励父亲参与服务对象生活,增进亲子互动与理解,引导家庭成员学习沟通技巧。密切关注服务对象,和班主任、父母紧密沟通,及时传递信息,还通过个案辅导教服务对象父亲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方法和亲子互动技巧。
经过社工服务引导,服务对象逐步接受大家的关心以及愿意外出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强化了服务对象的朋辈、家庭以及社区支持系统,为服务对象营造一个包容、接纳且充满爱的环境氛围。
图为多方就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三)后期多方协力赋能,共筑成长之路
多部门紧密协作,社工高效整合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深度服务。从问题导向转为潜能挖掘,提升服务对象自我认同与效能。社区层面:社工组织生活技能亲子共学和针对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如夏令营志愿者、为社区困特长者做手工。服务对象逐渐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并凭借手工特长担任暑期志愿者助教,得到多方认可与表扬。家庭层面:社工与服务对象父亲合作,通过正面反馈和 “亲子十事” 计划,让父女共同搞卫生、组装衣柜,提升服务对象生活和亲子沟通技能,父亲还主动带她去堂嫂家聚餐。学校层面:开展手工亲子活动,在保护隐私和避免标签化的同时,母亲、同学陪服务对象过生日和社区活动,助力解决服务对象亲子沟通和人际交往问题。
服务对象从最初的低头不语转变为表现积极,能够与社工进行互动,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心得。在校主动向班主任提出要留校写作业以及看书,还提高了社交技能,还结交了1位知心朋友,由每天以网络游戏寄托转为主动邀请好友学习游泳。
(一)个人层面:服务对象介入期间无自残行为,摆脱心理困境,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从接案到结案,经过社工5个月20次的服务介入,服务对象再也没有发生自残行为,社工结合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促进其掌握志愿者服务技能、手工技能和情绪管理,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失眠情况得到改善,有效的改善了服务对象与老师、同学、好友的关系,服务对象心情变得开朗,由低头不语,转为主动分享。
(二)家庭层面:搭建心理支持网络,尤其是让家长学会正向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社工与服务对象父母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增加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在社工指导下,父母改变交流方式,理解孩子,以鼓励肯定为主。服务对象能主动与父亲交流,有亲子互动,增强了家庭支持。
(三)社会层面:完善的支持网络系统能极大增强应对困难
服务对象原只有孤寂的自我修复模式,如今为其搭建了多层全面的社区支持网络,其支持系统已扩展至好友、家庭、学校、社工、职能部门、社区心理咨询师等多方面。服务对象现能够自主运用资源自助,像从依赖社工陪同推动,转变为主动邀请同学外出谈心、游玩,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服务对象更好地摆脱困境。
六、案例启示与反思
(一)多方合力构建儿童保护体系
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在个案跟进的过程中,社工结合“家—校—社”形式,运用个案管理服务模式,联动多方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心理辅导、情绪支持、家庭服务及常规稳定的互动服务等,帮助服务对象面对生活、学习的信心。
图为开展阶段性总结联席会议
(二)社工的资源桥梁价值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社工依凭专业素养,在资源对接、能力提升和心理疏导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儿童问题繁杂,需多方合作,社工是连接各方的桥梁。其能有效整合资源,联合多领域专业人士,形成合作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提供优质服务。
(三)践行专业社工价值观
服务特殊个案服务对象时,若社工不遵循专业理论守则尊重服务对象,专业关系和服务都无法开展。开展困境儿童个案服务时,社工需用专业方法,秉持正向强化和优势视角,相信困境儿童有自身优势和潜能,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他们挖掘优势潜能,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积极面对困境,实现助人自助。
罗寒雨&邹燕清